
大学生消费文化调查图片-大学生消费文化调查图片***

文化休闲消费有哪些?
文化休闲消费涉及的东西太多了,包括购买报纸、期刊、书籍、音像制品,购买阅览证、健身卡,包括参加音乐会、读书会、现场体育比赛,包括垂钓、旅游,包括学习歌唱、乐器演奏、健身活动等等。文化休闲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搞好了,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。
文化休闲消费有电影电视节目、电子游戏软件、书籍、杂志的消费,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,如电视机、照相机、影碟机、计算机等,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。
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,主要包括教育、文化***、体育健身、旅游观光等方面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,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,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、高科技化、大众化、全球化的特征。
互联网文化消费日趋普及,但出现的付费容易***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?
对于这个问题,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:
互联网的发展,开启了网络文娱消费的时代,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,“指尖文化消费”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。但是,随之而来的网上文娱消费***也逐渐增多,监管的缺位加之***的收益和成本不成正比,导致许多消费者对权益受损感到无可奈何。
小时候就没有内容付费的意识,听歌直接下载,看小说也从没有买过,都是从各个渠道下载,里面也有很多错别字跳章等情况。近年来,下载喜欢的歌曲要收取费用,看***要看章节收费,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包月使用。还有就是网络上了名人解答知识、以及课程讲解都是有着类似的收费模式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知识付费行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。罗辑思维估值约70亿元,喜马拉雅FM连续两年推出“双12知识节”,总营收超过2.5亿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41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去年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10类互联网应用中,和网络文化相关的服务占到半壁江山。
在付费的群体中,以90后的年轻人为主,74.2%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“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/见解”,50.8%的人为内容付费的原因是想“节省时间和成本”。相关报告显示,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达1.88亿人。
从本质上讲,内容消费者与实物消费者并没有差别,都要求产出与付出的金钱相匹配。但是,对于内容创作者和消费者而言,这其实是很难平衡的点。消费者认为产品价值未达预期希望退款,消费者付款后内容服务商变更服务,内容提供商额外收费,用户消费完内容后朝下再次开启付费模式等等,这些都是当前内容消费中极易产生的***。
从长期来看,内容付费是一种好现象,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,让内容创造者的智商变现。但是这种良性的经济模式存在市场失灵,需要有效的秩序来规范。寻求互联网文化消费***的解决机制,应同时依靠市场力量和监管力量。
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,应该建立一套公开透明高效的***解决机制,满足消费者合法合理的申诉,降低消费者***的时间成本。当然,重视产品的质量,将强内容质量的审核,杜绝盗版、劣质内容的销售也是服务提供商的本职所在。
对于监管部门而言,应当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执法监管,督促服务提供商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更应当加强内容***的意识。***可以构建一个属于消费者的内容消费信息交流平台,这也是第三方监督的有效手段。
95,00后文化消费的特点?
年轻人在某些消费领域的敢于投入,主要源于“爱好导向”的消费观念逐渐流行。
仔细观察可以发现,年轻人新颖时尚的消费并非简单“赶时髦”,大家的“跟风”,往往只为自己的“心头好”买单。
有在穿着上不修边幅的“科技宅”,但电脑处理器一定要最高配;有偏爱球鞋的“潮鞋达人”,购***鞋之后***放起来收藏;还有许多国风爱好者,不爱时装爱古装……可以为了喜欢的商品“一掷千金”,功能性的消费品上却“斤斤计较”,是95后、00后们消费的一大特色。
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有哪些文化差异?
西方起步早,现已较成熟;中国起步晚,发展迅速,但旅游消费结构很不合理。
就拿购物来说,国际上购物占旅游总消费低于30%就算不合理,到中国的旅游者购物消费只有30%多一点点,很快就到警戒线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eizi123.com/post/14849.html发布于 04-19